山西應縣木塔
山西應縣木塔
應縣木塔,又稱應天上物,位于山西太原應縣城西北角的廣濟寺內。該塔始建于公元781年,于唐開元九年(784年)開始建設,一直到1710年才正式竣工,共經歷九次地震,高133.94米,重10余噸鐘。佛傳中,應縣木塔最早建造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,距今已有494年歷史。唐代時,在唐高宗時期,因為盧舍那大佛的落成而成為佛教的標志性建筑。
主塔平面呈長方形,四面磚立柱和藻井,平面呈方形,底部為平面八角形,塔頂呈覆缽狀,塔身周長37.14米。塔身共分七層,塔內有佛龕1345個,造像10萬余尊。每一層都有著不同形式的造像,現保存有造像題記約370個。大部分佛像是釋迦牟尼佛的頭部,盧舍那大佛和洛陽白馬寺的盧舍那大佛造像屬同一時代,共同修建在一起,堪稱藝術精品。
盧舍那大佛是盧舍那大佛開鑿最早、規模最大、影響最深的皇家鑿龕。盧舍那大佛是中國古代藝術的一個璀璨明珠。大佛歷經4億年造像積累而成,是世界文化遺產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、國家5A級旅游景區。
【下一站】 龍門石窟
龍門石窟內的盧舍那大佛,是世界上造像最多、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,現為世界文化遺產。
盧舍那大佛為盧舍那大佛寺的主像,也是龍門石窟的標志性建筑。盧舍那大佛奉先寺背靠西山,東依盧舍那大佛像,是中國盧舍那大佛寺的重要組成部分,盧舍那大佛通高37.14米,頭高17.14米,
盧舍那大佛是武則天為自己立像,盧舍那大佛開鑿于公元494年,是中國最早、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作品。盧舍那大佛是龍門石窟的重要組成部分,也是盧舍那大佛的象征,代表盧舍那藝術的最高成就。盧舍那大佛是世界上造像最多、規模最大、代表東方藝術的盧舍那大佛。
盧舍那大佛依山鑿造像,坐東朝西,背倚山勢,坐北朝南,面相豐滿圓潤,鼻梁細長如梭子,眉毛含有濃郁的阿拉伯特色,營造了唐代獨有的女性化氛圍。盧舍那大佛從盧舍那大佛到開鑿完成,前后耗時約35年,耗資近70億元。盧舍那大佛為全世界宗教雕像中藝術水平最高、規模最大的一座。
盧舍那大佛矗立在香山風景區內,坐落于香山寺主峰“金香山”、香山寺西山景區的南麓,背倚巍巍香山,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摩崖式佛教雕像。